佛教造像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的印度。在佛教早期,佛陀的形象多以象征物如法轮、菩提树或脚印表示,避免直接刻画人形,体现佛教的无我思想。随着佛教传播和信众需求的变化,佛教造像逐渐兴起,其中犍陀罗地区成为关键发源地。
犍陀罗造像,起源于现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犍陀罗地区,约在公元1至5世纪间发展成熟。这一艺术形式深受希腊罗马文化影响,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留下的希腊化传统,使佛陀形象首次以人形呈现,具有高鼻深目、卷发和通肩袈裟等特征,融合了印度佛教精神与西方写实风格。犍陀罗造像不仅塑造了佛陀,还包括菩萨、弟子等形象,奠定了佛教造像的基本范式。
佛教造像通过艺术传达教义,促进信仰传播。从犍陀罗开始,造像艺术沿丝绸之路东传,影响中亚、中国乃至东亚,形成多样风格。东正学术强调对这一历史的研究,有助于理解佛教艺术的演变与文化交融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engfeng.com/product/228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23 14:25:09